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年会暨
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
“你不需要记住我是谁,请你记住我们的代码320.58。”这是重症医学科被国务院列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的代码,这是刻入所有重症人脑海里的一个印记。
非典、汶川地震、新冠疫情,每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都有重症人的身影。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重症医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断将重症医学专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重症人时刻准备着聆听那些呼唤,在每个历史瞬间,在每个危急时刻,坚守生死之门,保护百家之全,守卫家国之安。
2022年1月6~9日,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年会暨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CCCC2021)在福州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多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重症人聚首福州,仍在抗疫一线的重症专家、全球知名专家云端相聚,就重症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实用性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为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医院承办。


感动 感恩 感谢
“今天的大会能顺利开幕特别不容易,尤其要感谢今天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重症医学专家,以及全体医师同道,你们的努力才让我们大部分人能免受疫情困扰乐享安定生活。”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授以“感动、感恩、感谢”三个关键词致辞开幕!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授
提及感恩,他指出,重症医学多年来的进步离不开各级领导、各位同道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鼓励与鞭策,这些都是我们不断改善、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专科发展贡献的动力。
感谢要送给很多人,“我们的患者、患者家属、无数重症医学同道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各位专家、医学专业人士,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勇气把这次会议办好,未来也把我们的重症医学事业做得更好。”
重症医学是颗璀璨的明珠
受福建省医师协会会长、福建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晓春教授的委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教授代表福建省医师协会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盛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表示,重症医学是临床医学体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托底的功能之强,是临床医学中无可替代的。它对急危重病的救治和重大手术的保障所发挥的作用是卓越的,在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面前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无可比拟的。曾带队到湖北宜昌抗疫的他对此深有体会。“借此机会,向各位重症医学医师表达我的敬意。福州是有福之州,来福州的人是有福之人,希望大家带着热情的来,一定把福气带回去。”

福建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教授
致敬仍在一线抗疫的重症人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张幼怡理事长通过视频致辞向依旧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表示致敬。她指出,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使重症医学这个最大的变量成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展的最大增量。多年前,在老一代人艰苦创业的基础上,经过重症人的共同努力,我国重症医学终于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重症医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新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揭示了重症发生发展机制,重症医学学术内涵更加丰富,临床实践的依据更加充实。“2022年将是更不平凡的一年,望大家一起用奋进为理想续航,为重症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张幼怡理事长
加速重症医学科人才培养
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表示,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发展迅速,一方面得益于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每一次重大灾难都是对重症医学科的一次挑战、一场练兵、一种提升。对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人才储备是关键。“我们在认真审视中国重症医学当下所取得成果的同时,更要着眼于未来重症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应当把人才培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加强学科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将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以及科技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不断探讨新的治疗理论、治疗方法,才能实现重症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相信在杜斌会长的带领下,在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重症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重症医学将会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带来突破性的进展。”